Enhancing Natural Hazard Observation with Time Lapse Photography

從影像解讀災害!縮時攝影助攻大自然災害觀測

📍亞洲_在極端天氣日益嚴峻的背景下,當地政府對於防災措施的關注度不斷提升。突發性強降雨所引發的事故,以及土砂災害的發生頻率與規模日漸增加,對山區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並對下游基礎設施帶來重大風險。
用縮時攝影記錄農業旅程:從種子到果實 閱讀 從影像解讀災害!縮時攝影助攻大自然災害觀測 1 分鐘

在極端天氣日益嚴峻的背景下,當地政府對於防災措施的關注度不斷提升。突發性強降雨所引發的事故,以及土砂災害的發生頻率與規模日漸增加,對山區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並對下游基礎設施帶來重大風險。
此次,我們與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的同仁會面,他們近期的一份報告強調了如何運用縮時攝影技術來記錄災害期間河川水流與土砂運動的動態變化。

▶️點擊看更完整的研究內容 LINK

1. 請介紹貴機構的職責。

我們機構負責台灣的水土保持、農村再生、山坡地監督管理以及土石流警戒發布等工作,並推動多項關鍵計畫,包括整體性治山防災計畫、氣候變遷下大規模崩塌與不安定土砂防減災計畫、重劃區外緊急農路設施改善、流域綜合治理計畫以及農村再生基金等。

2. 研究與技術開發在日常工作的角色為何?

防災預警是我們另一項核心任務,而這高度依賴數據收集與模式分析來提升預測準確性。因此,每當災害發生時,只要天候條件允許,我們都會前往現場進行調查。調查過程中,我們會部署土石流觀測車,該車輛配備天線,可即時將數據回傳至中央系統,同時透過影像紀錄災害的發展過程。

3. 縮時攝影技術是如何被引入應用的?

過往土石流潛勢溪流集水區往往欠缺災害事件發生之雨量與土砂流出動態過程,不利探索颱風或地震後土砂災害的時空變化歷程。傳統的數據分析與現場勘查方式在捕捉災害動態過程方面存在局限,因此我們決定引入縮時攝影技術,透過長時間連續記錄,捕捉危險事件發生的過程及其演變,幫助我們更深入理解災害的觸發機制,並發掘可能被忽視的重要資訊

4. 您們使用哪款縮時攝影機?如何進行架設?

我們使用BCC300M縮時攝影機,將其架設在河床上方,確保能夠完整捕捉水流與土砂的運動情形。該攝影機連續記錄超過10天,收集到的數據顯示其具備極高的研究價值。經過分析影像與降雨數據的對比,我們發現河川寬度隨著降雨強度的增加而擴大,而溪流所夾帶的土砂成分則主要受累積降雨量影響,而非即時降雨強度。透過這些降雨事件與縮時攝影資料結合後,可以進一步由土砂動態過程研究集水區降雨逕流與土砂運動的臨界條件。

 

5. 本次研究的結論與未來發展方向?

除了部分數據因小失誤而未能完全蒐集外,此次研究證明了縮時攝影技術在環境監測中的高度可靠性,讓我們對其應用充滿信心。因此,在本次研究結果出爐後,我們立即採購了更多縮時攝影機,以進一步擴展監測範圍。展望未來,我們計畫 在上下游區域部署多台縮時攝影機,以提供更全面的土砂災害監測,並結合其他環境監測技術,強化對災害發生機制的理解,進一步提升防災預警與應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