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n time lapse meet fog in the mountain– Interview with NTU Geography Professor

台大地理系教授專訪:使用Brinno縮時相機研究台灣霧林帶

📍亞洲_溫室效應的影響已經逐漸對全球氣候產生強烈的改變,無法預測的氣候變化包含濕度、溫度、降雨,甚至更多在地區性的改變。這次邑錡有幸與地理學方面的專家,台大地理系黃倬英黃教授進行深入訪談...

溫室效應的影響已經逐漸對全球氣候產生強烈的改變,無法預測的氣候變化包含濕度、溫度、降雨,甚至更多在地區性的改變。這次邑錡有幸與地理學方面的專家,台大地理系黃倬英黃教授進行深入訪談,了解縮時攝影可以為學術研究帶來甚麼樣的幫助之餘,也探討氣候變遷的影響。

 

1. 您的研究主題為何?

現階段我們的研究主要針對台灣的霧林帶,氣候變遷為全世界的面貌帶來強大的影響,台灣的大氣也深受其影響。根據幾份國外的研究指出,霧林帶有呈現縮小的趨勢。成霧的條件之一即為低溫的環境,因此越往山上移動越有成霧的機會,霧也會隨著海拔的上升而濃度越高。山頂上方的大氣穩定的狀態,但全球暖化導致霧林帶下緣的上升,減少霧林帶的面積,並對當地環境帶來了不可逆轉的影響。此外,水資源的減少除了最直接的供水問題,緊接而來的現象便是水氣攜帶的金屬養分礦物質無法順利進入生態循環。這個現象會導致長時間之後,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下降的趨勢,進而影響依賴雲霧林作為棲息地和生存所需的各種物種。

 

2. 是什麼原因讓您專注在霧林帶的研究?

台灣的霧林帶大約落在海拔800公尺到2500公尺的山區,乾旱的程度相對其他區域沒有這麼明顯。年降雨量大約2000公厘左右,但是季節性的乾旱卻是最大的殺手。因此我的研究會更聚焦在台灣的霧林帶如何受到宏觀氣候變化的影響,以及其如何對人類活動或自然生態帶來改變。霧林帶面積的變化對茶葉種植業便有巨大的影響,茶葉是台灣歷史上最重要的經濟產品之一,從日治時期就已經是核心出口商品,台灣的高山茶更是名揚四海。但是近年因氣候不穩定的影響,時不時遇上季節性的乾旱,導致茶農的兩大豐收季節 - 春茶與冬茶都有歉收的現象。如何與茶農合作,研究霧林帶的現象,甚至幫助茶農找出面對霧林帶變化的解決方案

 

3. 您如何研究霧林帶的變化?

我們團隊目前花費最大的心力是在蒐集資料,透過海量的地真資料,期待未來能夠結合衛星技術,精準預測成霧的現象。現在仍處於資料學習的階段,了解成霧的環境條件例如溫度、濕度,便能運用過去的資料回推當時環境條件下的成霧現象,同時能訓練模型研究雲霧的改變,也能進一步評估未來雲霧的變化。當農夫在架設捕霧網的位置與方向時,精準的成霧預估資料能帶給農夫正面的效果,最大化補霧網架設的集水成效。

 

NTU Geography professor  interview-台大地理系教授訪談文章

 

4. 甚麼是補霧網?

在美國西部的沙漠地區有個很有趣的自然現象,儘管長時間缺乏降雨,該地區的植物仍能持續生長和保持活力。這種生命力的保持歸因於大面積的樹枝和葉片,有助於從周圍環境中捕捉水分,並截取空氣中的水蒸氣(例如霧和薄霧)的能力。補霧網的概念涉及在霧經常出現的地區策略性地放置網狀板或網。這些網絡截取經過的霧,使微小的水滴在網面上凝結。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水滴聚集在一起,形成更大的水滴,最終滴入收集槽或水庫中。

 

5. 簡單分享一下縮時相機帶來的幫助

縮時影片能夠提供成霧判斷的視覺輔助,透過長時間的拍攝紀錄之後,我們的研究團隊能夠結合量化的數據,訓練霧的預測模型。訓練模型的方式需要透過大量的資料,其可靠性依賴於豐富且多樣化的大數據。雖然sensor可以收集任何時間下的氣候數據,純量化數據能完成的研究內容依舊有限。成霧的判斷通常需要透過肉眼,才能確認霧在霧林帶的成像與移動模式,縮時影片便能提供這方面的協助。縮時相機在固定的時間區間能拍攝當下的畫面,經過長時間的紀錄後能夠完整呈現成霧的時間與實際狀態;輔以先前蒐集的量化數據,綜合相機所提供的地真資料,如此才能精準訓練霧的預測模型,並完成更全面性的氣候觀察。

 

 

邑錡致力於持續回饋社會大眾,並帶來正面積極的影響力,這次的機會也深刻的留下大自然的震撼。在這段有趣的訪談中,我們感受到黃教授對於地理學研究的熱忱,也藉此機會了解關於霧林帶的一些知識。全球暖化產生的結果不只是單純日常氣候的改變,對人類的活動內容產生不同面向的影響。